绿色转型正当时:医院能耗政策和参照标准
8月11日,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
在所有公共机构中,医院的使用功能最为复杂,用能系统多,时间长,强度高,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慢慢的提升,设备一直更新,附加服务持续不断的增加,医院的能源消耗呈现一直增长的趋势,因此,大力开展医院的节能降耗工作非常关键。
2008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7年修订。
《条例》指出,公共机构应当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止能源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采取一些节能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电梯系统应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办公建筑应当充分的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灯具,优化照明系统模块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控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等等。
关于节能管理,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做实时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公共机构应当依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做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此外,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上的水准。对未建立节能管理规章制度、未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未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等违反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予以通报以及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等,以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
2021年6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确定了四部分内容。一是开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新局面,二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三是强化管理支撑体系建设,四是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坚持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公共机构事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效能。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协同,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形成政府引导、机构履责、企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局面。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有力,制度标准、目标管理、能力提升体系趋于完善,协同推进、资金保障、监督考核机制运行通畅,开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
2021年11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制定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用能效率持续提升,在2020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碳排放下降7%,有条件的地区2025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2030年前尽早达峰。
同时,针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指标: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50%;实现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力争实现北方地区县级以上区域公共机构清洁取暖全覆盖,新增热泵供热(制冷)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00个以上;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创建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遴选200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创建300家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示范单位。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加强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15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为建设绿色医院提供了依据,《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标准。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考核指标第二项运营效率中,“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列入国家监测指标,是衡量医院运营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明白准确地提出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建设后勤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方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了新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以下简称《手册》)。《手册》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四个维度确定了55项核心考核指标和1项新增指标,其中的第34项“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计量单位:吨标准煤/万元)专门用于考核三级公立医院的能源管理成效,其指标意义在于引导医院逐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
医院的能耗测算指标通常包括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费用、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其中: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表示该医疗机构每收入1万元所对应支出的能源消耗情况(kgce/万元);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费用表示该医疗机构每收入1万元钱对应支出的能源消耗费用情况(元/万元);人均综合能耗表示该医疗机构统计范围内的综合能耗与其总用能人数的比值(kgce/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表示该医疗机构统计范围内的综合能耗与其总建筑面积的比值(kgce/m2)。不同能源资源的标准煤系数折算参照表10-2。
各地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相应的能耗定额标准,以四川省区域标准《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DB51/T 2762—2021)为例,规定各级医院的能耗定额参考标准如表10-3所示。表10-3的约束值表示为实现该类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所允许的能耗指标上限值,基准值表示该类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且采取了一定的节能管理技术措施后的能耗水平,引导值表示满足该类型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能效提升的目标值。
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作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指标导向是“逐年降低”。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2016年—2021年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费用统计图(见图10-3)能够准确的看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费用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呈下降趋势,中位数从2016年的128.83元下降至2021年的99.82元,下降比例22.52%;平均数从2016年的121.3元下降至2021年的91.06元,下降比例24.93%。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开门开窗通风的要求,综合能耗费用的中位数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