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专业二十年!一起为她们点个赞!
初心如磐多少载,踔厉奋发勇争先。北建大立足建筑行业,对全国和首都城乡发展,形成了建筑类全链条专业学科设置布局,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龙头学科优势逐步提升,工科整体优势进一步凸显,70%位列 B 档次。“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获批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达到全部本科招生专业的70%。11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在全国建筑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建筑材料专业办学20周年庆祝活动暨绿色低碳土木工程材料论坛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及协会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庆祝活动。成立20年来,北建大建筑材料专业共计培养上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团队获得20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大兴校区建本报告厅隆重举行社会工作专业办学二十周年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十周年庆典。北京建筑大学校领导,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兄弟高校、海外合作高校、大兴区校地合作单位、奖学金捐赠单位的嘉宾受邀出席大会,全国各地的校友共计两百余人返校庆祝。
“北京建筑大学城乡发展和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与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共建)、“北京建筑大学临床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
为专业奖学金、专业服务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和新生奖学金等奖项获得者颁发奖学金证书
材料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时设立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本科专业,1961年停止招生;直至2004年,为满足培养首都建设亟需建筑材料人才的需要,重新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材料)”本科专业;2019年调整本科生招生专业为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方向),是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材料工程系作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下设院系成立,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材料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教育培训全覆盖的教学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方向)专业是立足土木沃土的建材专业。教学方面,材料类课程和土木工程类课程是本专业并重的两条教学主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地融合。科学研究方面,北建大建材专业在材料理论与应用研究、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均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和高品质砂石骨料两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军地位,功能性外加剂、防水材料以及绿色混凝土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果。
当前,建筑材料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政策,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绿色低碳混凝土这两个传统优势研究领域持续发力。同时,努力开辟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建筑材料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行业也在向智能化转型,我系将紧跟时代发展,推进和完善本专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培养方案,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合乎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培养是学校和建材系的核心任务。在教学科研并重,理论和实践齐抓等理念的指引和实施下,建材系的育人成果显著,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学生中涌现出多名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设计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的优秀人才。二十年来,建材系累计培养了逾800名本科生和200名研究生,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于国字头或北京市建筑材料相关研究院所、行业协会、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或上市公司,为首都的基本的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有些毕业生目前已成为北京市建筑行业的青年专家,逐渐成长为引领首都建材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首都的很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如“中国尊”等特大工程建设中都发挥了骨干作用。
周理安 土研07级 201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科技处科员、科长、副处长,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正处级)等,现任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是做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建筑垃圾资源化、生土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参与荣获教育部科技奖、华夏建设科技奖等。
黄天勇: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及金隅集团科技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行业协会和金隅集团科技进步奖20余项,编制国家、行业和区域标准10余项,授权美国专利一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编著书籍二部。获得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第7届创新人物创新大工匠,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优秀科学技术人员;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佳团员青年,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职工等荣誉称号。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预拌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北京建筑大学校外指导教师,北京市轨道建设管理公司专家组成员,发表10篇关于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技术奖项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邀请赛特等奖,全国第五届、第六届混凝土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8年“苏博特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技术革新奖三等奖(技术改造类)专利: 获得了关于预制混凝土外墙构件模具生产中的钢筋侧模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王思娅,就职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现任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建研建材有限公司董事,7项发明专利,科技论文10篇。在标准化方面,近几年牵头主编多部国行标的修订、参与《建筑垃圾资处置过程计量技术方面的要求》国家规范编制工作,《民用四节一环保》等项目,荣获2023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华环保联合会二等奖等。荣获中央企业共青团优秀干部荣誉称号。
赵一,女,1989年5月出生,党员,材料07级1班学生,后取得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建筑、市政、机电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北京市政集团四公司办公室主任。目前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一职,任职期间,圆满完成公司搬家工作;完成公司体系认证、优化股权结构、增加注册资本金、资质申报、成立子公司等多项工作。公司中层正职测评,连续两年得分位列第一,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王健,工学博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10级本科,2014级硕士。2017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建筑材料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建筑材料专家孔祥明教授。202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6月回到母校任教,现为材料工程系讲师。长期专注水泥基材料水化机理的基础研究、有机外加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和机理研究、聚合物水泥复合材料耐久性研究以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横向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本领域顶级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和《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发表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张晓奇,目前就职于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分公司,主要是做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性能喷射混凝土、高强轻质混凝土等的研发及工程应用,参与完成包括阿拉尔塔里木大桥、聊城跨徒骇河大桥、赣州蟠龙大桥等多个UHPC桥面铺装项目,以及京沪改扩建某标段LC50高强轻质混凝土施工工程。
刘小刚于2014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生荣誉,2019年获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目前担任鹏瑞利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先后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任职,先后完成了北京侨福芳草地中心、CCTV新址、南京南站站房、中国尊大厦、北京CBD核心区Z3地块等大型复杂综合体开发建设工作,目前正在负责包括通州运河ONE、杭州云门中心、长沙之门等多个共计约350万平方米大型复杂综合体开发建设工作。毕业后先后在专业期刊发表技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社会工作专业于2002年开始筹办,2004年开始招收高职生,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4 年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015 年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2018 年通过全国 MSW 教指委合格评估。2022年2月教育部新增备案二学位。目前社会工作系全职在岗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主要承担本专业本科和硕士两个培养层次的教学任务。教师队伍实务能力强,有3名教师成立了社工事务所,5名教师拿到国家社工师、心理师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专业立足北京,依托建筑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实务能力,服务城市发展和社区治理,在社区营造和社区规划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社会工作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注重社会工作实务训练和高质量专业能力培养。与国外大学建立联合培养项目。积极获得社会力量来支持本专业学生的培训、实习与就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社区营造等重大战略的调查研究和社工实务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北京建筑大学社会工作系已形成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向社会各界传输优秀人才。就业去向包括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区、媒体、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等,很多学生还在国内外高水平院校深造。企业对社工系毕业生评价很高,已产生较强社会影响力。未来社会工作专业将继续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依托学校建筑学优势,在城市更新、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实践,培养出能够应对复杂社区问题、具备社区规划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毕业生更具独特竞争力。
学生培养是学校和社工系的核心任务。在教学科研并重,理论和实践齐抓等理念的指引和实施下,社工系的育人成果显著,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生中涌现出多名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设计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的优秀人才。二十年来,北京建筑大学社会工作系已形成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向社会各界传输优秀人才。社工系累计培养了逾984名本科生和117名研究生,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于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区、媒体、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等,很多学生还在国内外高水平院校深造。用人单位对社工系毕业生评价很高,已产生较强社会影响力。
马薇,目前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务社会工作部,任科主任,社会工作师,公共管理学硕士,擅长青少年和医务社会工作。现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协会第二届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务社工首批督导。
刘悦, 2012年毕业考取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期间获北京大学“思善奖学金”三等奖。现任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获高级经济师职称。工作期间先后获单位“优秀员工”“优秀党支部干部”“专项改革先进个人”,多次获“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国际化经营能力大赛三等奖,荣获集团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刘婧仪,通州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教学主任 ,一级教师荣获北京市班主任“立德树人杯”特等奖通州区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晨读暮写》《2021领航新中考 语文》等书籍的撰写工作。
崔艳彬,2017年1月成立北京市昌平区仁爱社会工作事务所,并立志于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用心关爱生命,热情参加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2019年机构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机构至今已通过承接各类社会工作服务领域项目服务6万余人次。
朱丽玲,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遗传咨询文凭在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北京建筑大学社会工作学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学院高级研究助理。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罕见病、孕产妇及残障群体相关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国内外学术平台发表同行评议文章13篇,项目评估报告5篇。
禚晓军,现任北京市社工服务机构第二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北京增能社会工作促进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地名专业委员会专家。
2013年在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挂职。组织编写《门头沟区中小学综合实践体验圈课程纲要》及课程菜单。2015年就职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先后任办公室科员、副主任,组织人事科副科长。参与筹备组织门头沟区教育大会等区域大型活动,撰写《门头沟区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等文章。
王帆,目前就职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要是做两岸暨港澳交流、公益慈善等方面工作,先后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等重点交流项目,在对台对港澳交流工作一线中践行青春使命,在服务中央工作大局中贡献青春力量。
长期以来,北建大格外的重视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总结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中的特色举措与成效,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北建大将继续团结实干、开拓创新,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