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四大天坑”正式易主?
“生化环材”,曾一度因为学习难度较大、就业要求比较高,且工作前途也不被看好,被学生自嘲为“四大天坑”。
然而,近年来随国家“双碳”计划的逐步推进,绿色产业迎来发展契机,在与之相关的行职业带动下,“生化环材”中的许多专业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例如,从就业落实情况去看,“生化环材”相关的四个专业类(本文所说的“生化环材”包括生物科学类、化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类四类专业)落实情况均优于本科平均。
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生化环材”中的材料类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本科主要专业类前列(TOP 10),显示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较好。
材料类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6474元,居于本科主要专业类的前列(TOP 10)。另外,该类专业的平均起薪较五年前(2019届为5277元)增长了1197元,是本科主要专业类中起薪增长排名第3的专业类。
由此可见,被称为天坑的材料类专业,无论是从就业落实来看,还是就业薪资来看,都显示出了较强的就业优势。
材料类专业涉及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和材料化学等领域,旨在培育学生在材料合成、材料性能评价、材料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据了解,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化工行业就业。随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绿色发展的需求逐步的提升,社会对新材料和改进现有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也给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展现出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不止材料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起薪增长也较为显著。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届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2019届增长了980元,其增长绝对值位于本科主要专业类的前列,展现出较强的涨薪潜力。
2024年8月,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多个量化目标。
例如,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等。根据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超8万亿元,这也代表着,未来6年内,中国将在相关产业增加近一倍规模。
相信随着绿色产业的深入发展,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释放,化学、材料和环境相关专业发展会慢慢的好。
近年来,作为战略新兴领域,国家对生物育种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相关拔尖创新人才做支撑,生物相关专业或许也将迎来发展。
专业的发展前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方向紧密关联。四大天坑专业随着相关行业发展,大有“洗白”的迹象。与此同时,关于新天坑专业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网络热议中,一些专业因为行业衰退陷入就业困境,被调侃为新天坑;一些专业受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影响较大,被网友评论“坑”;还有一些专业近年来就业质量持续不佳被称作“坑”……结合网络关注热度和大学专业的就业实际情况,下述专业需给予重大关注。
近十年的就业蓝皮书已连续9次对法学专业进行预警。因为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法学专业已成为 “红牌”预警专业中的常客。
法学专业作为人文社科专业中较有技术门槛的专业,学习难度较大,不仅需要较强的记忆力,更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综合看来,对个人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该专业有严格的从业资格要求,而司法考试难度较大,被称为“中华第一考”,学习难度大或未通过法考都将影响法学毕业生的最终就业质量。
另外,供过于求可能也是有关专业就业不乐观的原因之一。教育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法学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约为16.6万,较2018年(13.9万)增长了近20%,较2013年(12.3万)增长了近36%。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规模逐步扩大,但市场对法律有关专业的毕业生并未有与之相匹配的增长,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卷”,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
最新的就业蓝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仅为5306元,低于本科平均(6050元)较多。
不过,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初期多是从事助理相关岗位,薪资待遇普遍较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及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其福利待遇将得以改善。
近年来被疯狂吐槽的土木工程,被称作新天坑貌似实至名归。受房地产业衰退及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期退潮的影响,土木工程的黄金发展期已过去。
2024年初,网络上多个自媒体账号发布的消息,称“清华大学将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后续清华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以上纯属误解,这是教育改革中正常的专业更新,只是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此事却侧面反映出土木工程专业目前的尴尬处境。
谁能料想到,时过境迁,曾经的高分者得的“状元”专业竟遇冷至此。哪怕是在2019年,土木工程都还是百度热搜上的报考热门专业,现下却因为招生遇冷录取分数线跌至谷底。
对土木工程的吐槽主要是来自本专业的毕业生。为啥说它坑?一方面是由于学习难度大。该专业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还包括工程制图、测量、建筑力学、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等多个角度。其中,工程制图和建筑力学等内容,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整体来说,该专业对学习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较高。
尽管就业蓝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处在较高水准(TOP 10),且202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6367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2%(本科平均:72%),均高于本科平均较多。但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业,建筑基础、结构、楼房外观承建业,住宅建筑施工业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做的领域。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场所多为户外的项目工程项目施工地,就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就业满意度整体偏低,仅为74%,低于本科平均4个百分点。无怪乎土木工程毕业生在谈及自己就业的情况时,提到最多的是“提桶跑路”。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672亿元,比上年下降1.8%(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71%,比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从上涨的速度看,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受疫情影响,分别下降8.7%、5.0%、4.2%和4.1%。行业发展直接影响了相关岗位的需求情况,主要目标是培养匹配文旅产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旅游管理就业也因此受影响。
就业蓝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届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41%,低于本科平均31个百分点。换言之,近六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无关。那他们毕业主要在做什么?文员。
一方面受行业发展影响,人才需求在减少;另一方面,高校设置该专业的数量较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毕业生规模较大,有几率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阳光高考网信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有504个,据此计算,每2.6所大学就有1所开设了该专业。开设数量多,毕业生规模大的直接结果可能是供过于求,“适销不对路”最后导致就业质量整体偏低。
数据显示,2023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4%,低于本科平均(78%)4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5504元,也低于本科平均546元。结合多项就业指标来看,该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方向急需调整,必要时,高校或可结合市场需求来做跨学科培养,甚至调整优化本专业设置。
根据阳光高考网信息,“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广泛的人文、科技、经贸等专业基础知识,毕业后能从事翻译、教学、商贸、管理、国际文化与科技交流领域工作的高级英语人才”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规模超10万。
根据该网站呈现的全国高校学籍数据,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数量为993所,意味着近八成(79%,基于教育部公布的截至2024年6月20日普通本科院校数计算)本科院校设置了英语专业。
2024年就业蓝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应届本科生从事比例较高的职业为中小学教师。从教是其主要职业流向。
那么,与英语专业较为对口的翻译类职业吸纳能力如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届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翻译类职业的比例仅为0.4%,对比五年前基本持平(2019届为0.3%),属于就业量较小的职业类。细化到英语翻译这一职位 ,可谓是少之又少。
原本吸纳空间就较小,且在当下的AI冲击下,旨在做翻译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可谓是“腹背受敌”。
或因为专业相关岗位需求有限,还有一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最终从事了销售、文员等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届英语专业应届本科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0%,低于本科平均(72%)。
对比全国本科数据我们得知,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英语专业毕业生,19%表示是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明显高于本科平均的该比例(15%)。这说明英语对口岗位或面临社会需求较少的问题。
另外,2023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薪资为5467元,就业满意度为76%,也低于本科平均。
诸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面对AI对翻译相关职业的冲击,以英语为代表的语言类专业需提前做好准备。
当然,天坑与否更多反映的是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戏谑和调侃,多为基于专业“性价比”给予的评价。除了就业情况,称之为坑的原因还包括学习难度大、就业环境不友好等。由于这本就是学生对专业的主观评价,因此存在缺乏客观事实依据的可能性,也因此为人所诟病。
大学专业设置之初都有其设置初衷,丰富且全面的学科专业设置一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科学文明的进步,不能从简单的实用主义或者就业价值来判断专业的价值,并以此否定某个学科专业的存在。
在新一轮专业“调整潮”“撤销潮”中,我们更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避免跟风设置或者裁撤某些专业。在诸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吐槽声中,我们期待一些理性的发声,毕竟,服务国家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诸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可或缺。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转载要求——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