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 科技与规范须并进
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新技术或新材料认可及推广周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长,投资回收较慢。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更新、淘汰应该建立在更好地整合目前实用技术的基础上。林海燕
节能建筑的出现,显示出国家对节能环保理念的逐年关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更多环保新材料的研制以及新工艺的提升。但这些绿色新技术、材料的推广程度和普适性却值得进一步讨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海燕介绍,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领域,根据设计方式往往被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共同改造重组形成新的技术;另一种是把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根据相关要求移植过来。
从技术水平上来看,可将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归类为普及推广型,高新技术归为研究开发型。但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情况去看,因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新技术或新材料认可及推广周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长,投资回收较慢,因而还不能把整个节能建筑的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在实际建造中更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更新、淘汰应该建立在更好地整合目前实用技术的基础上。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最大特色是“节能为本”,即如果节能指标不达标,参评绿色建筑将被一票否决。因而一味追求高新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既有技术,不仅会拉高成本,还可能违反最大限度节约世界资源的原则。
因此,在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设计中,建设者们还应当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利用环境资源,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有效地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和调节器。
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政策与技术标准是关键,需要将直接涉及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技术进步的内容作为强制性条文,在推进节能技术的同时,充分的发挥节能减排标准的技术保障与引导约束作用。
2007年1月,由原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相关的单位共同编制了《建筑节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功能中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已由设计阶段迈向工程项目施工及验收阶段。
随着近几年我国绿色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关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的标准规范研究又得到逐步发展。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其相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指南》、《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技术指南5项,开发“绿色建筑评估软件系统”和“绿色建筑评估数据库软件”2项软件,实现了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的自动解析,以交互方式实现了系统的自动评估,完成了规范项目的数据库管理,在评估过程中起到对规范的普及作用和对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引导作用。